
中醫藥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瑰寶,今年中醫藥在重大疫病防治中的優勢再次被世界關注。中醫藥在疾病防控治療方面具有重要意義,但同時有業內人士指出,中醫藥在新理念、新技術、新業態新新模式領域也需要跨越自己“一畝三分地”,在藥食同源、預防為主、綜合調理、標本兼顧的文化基礎上,倡導敢于挖掘優勢、發揮優勢、提煉優勢和輸出優勢。
如“中醫藥+”,便為中醫藥構建新的發展思維打開了一定想象空間。“中醫藥+”將助力我國中醫藥不斷突破傳統中醫的思維模式和方式方法,以更現代化的手段,在更廣闊的空間更大化實現中醫藥的特色和優勢,建立一套能夠適應現代醫學發展的中醫藥創新體系,不斷呈現更多原創成果。
“中醫藥+現代科技”將釋放中醫藥原創寶庫中秘密武器的威力,“中醫藥+新疑難雜癥”將拓展中醫藥的臨床應用范圍,“中醫藥+現代工藝”將提升中醫藥材和中成藥品的質量。“中醫藥+”就是要利用現代科技的研究方法和研究體系,借助現代科技的豐富手段,構建中醫藥的創新體系。
業內表示,中醫藥煥發新生要借助科技。如利用多樣性陣列芯片,可以實現對地龍、黃連等中材藥的品種鑒定,利用高通量測序技術,可以建立數千種中藥粗提物及化學單體的分子反應圖譜,形成了分子版《本草綱目》。在現代科學及工程技術的基礎上,中醫藥可以進一步開發出針對特定疾病的新的候選藥物,同時也可指導對經方、驗方的改良與優化。
隨著現代科技的不斷發展,如今中醫藥生產一直在更新:電腦軟件控制生產線、中藥反應過程中即時提取、在線監控、在線監測……這些已經應用在生產中。“中藥炮制十分重要,從炒制、晾曬、揉搓都十分講究,提取去雜質等環節全部自動化,中藥質量大大提升,保證了品質一致性。”業內人士姚先生說。
如今中藥生產已從傳統“大鍋煎炒煮”升級為智能化全流程數字管控。在《中國制造2025》的帶動下,智能制造日益成為中藥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重大趨勢,是促進中藥工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
業內表示,中藥智造將聚焦智慧制藥技術創新、人才創新、科研創新、管理創新等,通過人工智能、高新制造等多行業跨界整合,開展中藥先進制藥與信息化融合示范研究,建立中藥數字制藥、智能制藥的示范化生產線、車間、工廠;通過產學研用結合,推動中藥智能制造的標準化建設,建立中藥數字化車間集成標準和基于大數據的中藥制藥質量控制標準;以中藥智能制造行動推動中藥生產企業之間的互看、互學、互比,打造行業標桿企業,提升行業制造水平。
中醫藥通過利用現代科技的研究方法和研究體系,借助現代科技的豐富手段,不斷構建了中醫藥的創新體系。現代中藥研究更是搭建了一個寬闊的平臺,吸引了多學科的人進來,共同研究,讓古老的中藥富有了現代科技內涵。但同時為更好的推動中醫藥現代科技的發展,我國還需不斷加強中醫藥人才的發展。如石家莊提出,加強中醫藥重點學科專科、重大科研平臺建設和重大項目實施。建設一批中醫臨床教學基地,注重培養中藥材種植、中藥炮制、中醫藥健康服務等技能型人才。大力支持西醫學習中醫,允許臨床類別醫師通過考核后提供中醫服務,允許中西醫結合專業人員參加臨床類別全科醫生規范化培訓等。
文章來源于制藥網